【品牌家纺网讯】禽流感引发的供不应求与羽绒原料销售旺季的重合,给羽绒企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打击。禽流感是否真的会如同部分专家预料的那样,产生蝴蝶效应,终引发羽绒行业在今冬惨淡收场?如何科学地看待这次价格波动?羽绒企业对于这次原料涨价有怎样的对策?消费者是否把禽流感与羽绒服进行了不必要的心理连接?
H7N9禽流感在全国范围内扩散之后国家迅速出台政策,关闭了大量活禽交易市场,禽类产品及其副产品的生产供应链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为此,羽绒行业也产生了不小的震动。由于禽类市场的大量关闭,直接影响了羽绒的产量,羽绒原料一时间供不应求,价格与去年相比暴涨了近70%。另一方面,从六月份开始,羽绒行业进入了密集的生产加工期,当前正是企业大量采购原料的黄金时段。
中国的羽绒行业20多年来一直在“冷暖”之间盘旋,原料价格起起伏伏的情况已经非常普遍。禽流感在中国发生过不止一次,羽绒服企业自身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抗风险能力。然而今年的价格上涨幅度几乎达到翻一番的程度,这种情况确实比较少见。正处于采购、生产期的羽绒服企业,对于当前的形势也有自己的看法和对策。
受创程度差异大
不同规模的羽绒企业在这场震荡中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姿态。知名度、附加值高的羽绒品牌企业对于这次羽绒原料价格的暴涨表现得非常淡定,相反,一些中小型加工企业则表示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福建卡朱米时装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国坤表示:“企业经营十余年来已经与国内一些大型羽绒供应商保持着非常稳定的合作关系,双方的贸易往来是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不会因为这些非人为的因素而破坏了这么长时间的合作关系。当然,在这样的特殊情况下,羽绒原料价格确实有一定程度的上涨,但是首先可以做到确保原料的正常供应,不会出现断货的情况;另一方面,仅仅从原料价格方面的上涨来说,大企业对于这种原料价格的起伏已经有了很大的弹性,资金的回流方面也没有问题。”
然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样的巨大涨幅确实难以承受。“羽绒原料价格比去年涨了几乎一倍,即使之前已经有了涨价准备,但是这么高的涨幅还是吃不消,只能被迫减产甚至停产。”绍兴县鸿达羽绒制品厂负责人袁六五说,“企业实力还不够强,资金方面还不能完全消化这么高的涨幅,尤其是外贸订单方面影响非常大。我们的出口单子都是年初就已经和外商谈好的价格,这样突如其来的涨价在意料之外,出口毛利率下降得很厉害。另一个非常担心的情况就是即使愿意付出高价,也未必能顺利地在合适的日期买到羽绒原料。”
打造“风险防火墙”
羽绒服的生产周期非常固定,每年冬季上架的羽绒服基本都是七月初正式投入生产,也就是说,在五六月份,必须完成羽绒原料及面料的采购,而三月份的禽流感带来的羽绒涨价刚好把危害拖延到了年中,对于企业来说有一定的风险性。然而一直“看天吃饭”的羽绒服企业每年都会面对原料涨价、暖冬、滞销、其他棉服的冲击等各方面的压力,他们未雨绸缪的能力和面对压力的弹性也比较大。“即使没有禽流感,每年的这个时候也会有各种自然原因和市场竞争原因带来的羽绒价格上涨,这次只不过是涨幅太大而已。
事实上近羽绒价格已经有了明显的回落,今年四月的时候鸭绒价格已经飙到70万元 /吨,但是后来又马上回落到了40万左右,目前的情况是羽绒一天一个价,禽流感得到明显控制之后,价格也应该逐渐回落到正常的水平。”觅她(杭州)时装有限公司品牌总监金佳尔说。
汇达公司品牌经理关铁军也说:“禽流感并不是全国性的全面泛滥,而只是在几个省市集中暴发,而且从疫情暴发到得到明显控制,交易步入正轨的时间拉得很短。另外,很多企业都有自己固定的客户专向收购鸭毛,每年年初就定好了量并支付定金,即使供应量暴涨,价格也不会太过离谱。”
自我调节弹性强
羽绒服企业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大多会有自己的方式进行调节,供应链一下断裂的情况并不多见。杭州赛尔美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助理费天文介绍,经营时间比较长的羽绒服企业都与上下游企业有很好的关系,原料供应问题一般是和供应商都是一年谈一次,每年的供货量和价格在年初就基本都定了,收货时按照一定的账期付款。如果出现突发情况,会预付供应商一部分资金,这样既缓解他们的压力,也有利于生产商拿到优于市场的价格,有助于维持良好的相互合作关系。
费天文说:“做羽绒生意是一年循环一次,整个回流过程比较慢,所以大多数企业都会有一定的存货,一般来说在生产旺季之前,就会在羽绒价格较低的时候批量采购一批原料以备不时之需,不管出现什么突发状况,都不太可能两手空空或者停产,可以先用手头的库存进行生产,等到羽绒价格低一点儿的时候再出去补货。”
“所有的订单都兑现可能困难,通常会采取分批供货的方式,保证下游企业不停产,等有了货或者价格降下来再给下游的企业也可以,当然这依赖于二者长期的合作关系。”金佳尔说,“我们这一带并不会出现完全断货的情况,只不过供应商的要求发生了一些变化。以前供应商只要收到订金就可以提货,今年必须要当场付清全款,所以企业要在资金流动方面未雨绸缪。”